孺子牛 rú zǐ niú

拼音:rú zǐ niú 五笔:bbrh 繁体:孺子牛

拼读:日(ri1)无(wu2),孺(ru2)|紫(zi3)|讷(ne1)尤(you2),牛(niu2)

「孺子牛」释义

(名)春秋时,齐景公与儿子嬉戏,景公叼着绳子当牛,让儿子牵着走。后来用“孺子牛”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~。

「孺子牛」详情释义

孺子牛 [rú zǐ niú]
  1. 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:“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?”杜预 注:“孺子,荼 也。

    景公 尝衔绳为牛,使 荼 牵之, 荼 顿地,故折其齿。” 荼 , 齐景公 庶子。后借喻甘为人民服务的人。 鲁迅 《自嘲》诗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 郭小川 《登九山》诗:“人在变,思想在变,多少英雄甘为孺子牛。”

「孺子牛」的近义词

老黄牛 拦路虎

「孺子牛」的相关词

一蹴而就 举重若轻 亲密无间 众矢之的 卧薪尝胆 囫囵吞枣 庞然大物 断章取义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