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 zhōng yōng

拼音:zhōng yōng 五笔:khyv 繁体:中庸

拼读:知(zhi1)翁(weng1),中(zhong1)|衣(yi1)翁(weng1),庸(yong1)

「中庸」释义

(名)儒家的一种主张,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、调和折中的态度:~之道。

(书)(形)指德才平凡:~之才。

「中庸」详情释义

中庸 [zhōng yōng]
  1. 儒家的政治、哲学思想。主张待人、处事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。

   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 何晏 集解:“庸,常也,中和可常行之道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祭吕衡州温文》:“洎乎获友君子,乃知适於中庸,削去邪杂,显陈直正。” 明 姚士麟 《见只编》卷中:“但恐违中庸,行怪不可率。” 李大钊 《民彝与政治》:“判其曲直,辨其诚伪,校其得失,衡其是非,必可修一中庸之道。”

  2. 指平庸、妥协、保守、不求上进。

    鲁迅 《华盖集·通讯》:“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,而最普通的,第一是听天任命,第二就是中庸。”

  3. 中等;平常。

    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元恶不待教而诛,中庸民不待政而化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:“上智不教而成,下愚虽教无益;中庸之人,不教不知也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品藻》:“上智、中庸等差有叙。”

  4. 指中等、平庸的人。

    《文选·贾谊<过秦论>》:“材能不及中庸。” 李善 注:“言不及中等庸人也。”《晋书·高光传论》:“下士竞而文,中庸静而质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续钞·三阶》:“言人有三等,贤、愚、中庸。”

「中庸」的近义词

中和 庸常

「中庸」的反义词

极端

「中庸」的相关词

无等 嘉庸 无威 代庸 宫庸 昏庸 保庸 肤庸 颛庸 反庸 市庸 智能 失衡 妒忌 嫉妒 致密 注视 张目 泥潭 耄耋 质子 笔画 驰骋
分享这个页面